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創業家唐三

談 #移民政策的邏輯



1. 普遍已發展的福利國家如英、美、澳、加,移民政策一般分為3個主要類別;家庭團聚類、經濟類和恩卹類。一般按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移民政策,訂定了各項的配額、資格和流程。

2. 第一類:#家庭團聚類

從數據上,這類移民在經濟上對國家並不化算,因為在 #福利國家,大部份被申請到來的『國民家庭成員』都對國家構成負擔,而非作出貢獻。最直接的例子是美國公民滿21歲後可以申請在外地的父母移民美國;那些子女都超過21歲了,父母到了美國到美國還能帶來多少的貢獻呢?假設從60歲退休到84歲過世,最少須提供20多年的 #醫療保障

這類移民從經濟角度實在是虧本的,港人內地家庭團聚也是這一類。但為了在人材上競爭,這類人道的政策還是必要的。你不讓人家的父母妻兒子女過來,人材便跑到其他競爭者的國家去。

3. 第二類:#經濟類

先不要想,我想去這個國家,雖然大部份人是這樣想的。

第一個問題是,這個國家需要你嗎?我們應該想怎樣令這個國家需要你、想要你!

移民國家例如澳、加,每年都需要一定數額的移民,為國家的發展增加動力。這類就是經濟類,要麼你提供資金,投資類。要麼你提供技術,優秀人材類。要麼你過來開個企業,為國家帶來就業和稅收。我想這是基本的邏輯思維吧。

那麼想要 #永久居留權 就必須令這個國家覺得自己會有貢獻而不是虧本貨。什麼叫貢獻?比較具體的是投資(不是買股票、或房地產)、交稅、製造就業、提升科技、教育、文化、形象等、或提供他們欠缺的勞力。

想要通過 #PR (Permanent Resident) 的申請,最大的考量就是這個新移民能夠為國家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如果能帶來以上的好處,他們的國家自然歡迎你了。

暫時居留(例如,#僱主擔保、#工作簽證) 轉永久居留也是從這個申請人能否對國家作出考量的。

4. 第三類:#恩卹類

#人道主意 大國,當然要負上國際責任,在地球村上出現人道災難時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收容 #難民。都說是難民,來到這個國家的時候就不要對他們有期望了,也需預留資源以解決他們的問題。在經濟上短期內必然是虧本貨,所以每年名額有限。

據說加拿大的 Stream A, Stream B 和一些政治庇護的申請,就是這個類別的。還記得很多年前越南難民/船民滯留在香港,有很多已經被確認為難民,但因為收容國沒有配額,結果等了多年都未能得到收容,最終在2000年由香港政府發出身份證而留在香港生活。所以這類別的風險是如果有比申請者更有需要的人出現時會導致多年都沒有配額。

5. 綜合來看,全球 #已發展國家 (福利國家) 出現的情況是,#人口老化,創造價值的人少,消費價值的人多。這解釋了為何在移民計分上 25 歲至 35 歲最高分,過了 45 歲年齡分一般就 0 分了。那麼過了 45 歲要不申請人有點兒特異功能,或許只可以為國家基建或就業出一分力了。

6. #民主國家 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是大部份通過的政策以當地居民的利益為先,政策也必須通過 #國會、#議會 才能通過和實行,非常文明。對移居者或申請者的壞處是他們的政府領袖隨時會變,而且代議士是人民選出來的,也代表人民的利益,所以當政策是侵害了當地人民的利益時,制度會改變。政策也可能因為政府的換屆而變得南轅北轍,著名的 #特朗普 牆花了美國多少人力物力,卻在拜登第一天上任時就被廢掉了。

0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